脑供血不足指的是脑部某一位置的血液供应不上,导致脑部无法正常工作。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脑血管疾病,一般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引起的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长期高血压、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而高血脂带来的大量低密度脂蛋白就会沉积在损伤部位,使血管壁变厚、变脆。如果某一位置沉积的脂类过多,就会形成斑块。这些长在血管内壁的斑块不仅造成血管狭窄、血流不畅,而且,一旦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造成局部供血不足。
除此之外,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破坏血管内膜,导致脂类物质沉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河道中的泥沙多了,河道就会瘀滞一样。
那么老年人患了脑供血不足,生活中该注意什么呢?
一、生活调养
1,生活细节上要注意,比如早晨起床时不要猛起,可以先坐起来,稍倾,再双腿垂到床沿下,缓慢下床,以免因动作过快,血管舒缩功能不佳,而导致脑缺血。
2,回头或做转头动作时宜缓慢,不要突然扭头,以免颈部血管受压,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等不适。
3,平时要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处,防突然用力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另外,便秘对糖尿病的调控和治疗都不利。
4,在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好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5,在运动方面,适量活动,老年人可以先从走路开始,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记住原则,不宜剧烈,以自己活动后没有明显的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为宜,可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6,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易发生头晕的症状。头晕发作时要多休息,不要贸然活动,走路也要注意,以防摔倒,必要时由家人搀扶,做好跌倒的防护。
二. 药物治疗
抗高血压的药物: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把血压降下来。
抗高血脂的药物:有高血脂问题,特别是胆固醇异常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服用他汀药物。
抗血栓的药物:服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能阻止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几率。
抗糖尿病的药物:一旦确诊糖尿病,需要积极服用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