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设定 呼吸频率(R)
一般12~20次/分,根据病情调节。
在S/T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辅助/控制模式),假如设置呼吸频率12次/分,相当于5秒一个呼吸周期;假如5秒内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准确地说是呼吸机没有探测到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机给予一次控制通气;假如呼吸机感知到患者的自主呼吸,那么呼吸机常常给予一次没有吸气时间限制的辅助通气。
呼吸频率设置,简单的时候很简单,要设置好,有时候也不容易。
假设患者的实际呼吸频率是12次/分,但是设置的参数是呼吸频率20次/分,会出现什么情况?
患者的实际呼吸频率是12次/分,即5秒一个呼吸周期;设置的参数是呼吸频率20次/分,即3秒一个呼吸周期。
呼吸机在3秒末都没有感受到患者的自主吸气(患者5秒一个周期,此时正在呼气阶段),呼吸机便给予一次控制通气。患者还在呼气,呼吸机就给予控制通气,人机不协调,而且患者的呼气与呼吸机的送气对抗,这种通气是低效、无效的。
另外,呼吸机为什么没有感知到患者的呼吸?可能是因为:①患者的呼吸很弱;②上气道梗阻,比如舌后坠;③面罩漏气,触发不良。
吸气时间(Ti)
吸气时间一般为0.8~1.2秒,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1.5倍,具体根据病情调整。
哮喘及慢阻肺患者的呼气时间一般是吸气时间的3~2倍,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CO2排出;肺间质纤维化等没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呼气时间一般是吸气时间的1.5~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