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有一种通气模式是SIMV,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它?以及有多少人知道了解这种呼吸模式?下面就详细介绍一番给大家。
有很多人不理解A/C和SIMV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咱们举个例子来简单说一下。A/C和SIMV都会设定一个最低的呼吸频率,假设这个呼吸频率为12次/分。在病人没有自主呼吸时,A/C和SIMV的表现是一样的,都是给病人12次/分的VIMB。在病人有自主呼吸触发时,A/C模式是只要病人有触发,呼吸机就给一次强制通气,也就是说,如果呼吸机监测显示总呼吸频率为22次/分时,这22次都是强制通气,但都应该是PIMB。而SIMV模式下,如果呼吸机监测显示总呼吸频率为22次/分时,这22次里只有12次(也就是设定的那个最低的呼吸频率,但也是病人自主呼吸触发的,即PIMB)是强制通气,其余10次则是病人的自主呼吸。因此说A/C比SIMV对病人的支持程度要强一些。
说到SIMV,这里还要继续说一下SIMV触发窗的问题。
SIMV的触发窗根据机型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位于下一呼吸周期之前,长度为呼吸周期的25%。二是把强制通气的呼吸时间与SIMV的呼吸周期分开设定。比如Servo i就是这样的,设定强制通气的吸气时间(强制通气的吸呼比缺省为1比2,这样,触发窗就是位于SIMV呼吸周期的起始部分,长度是强制通气吸气时间的3倍),或设定强制通气的吸呼比。三是按SIMV呼吸周期的一定比例来设定触发窗,比如PB840就是整个呼吸周期的前60%。
触发窗结束,病人仍无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即输送一次强制通气VIMB。
我们要知道,人的呼吸中枢控制着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频率是快慢的问题。而节律是一种节奏,是指每两次呼吸的间隔都差不多相等。因此前一节说的A/C和SIMV病人在有自主呼吸时只要病人的呼吸频率超过设定的最低呼吸频率,在A/C时就都会是PIMB,而在SIMV就都是PIMB+SPONT。还举例说,呼吸机上显示都是20次/分,设定的最低频率都是10次/分。A/C模式这20次都是PIMB,也就是说都是A(Assisted Ventilation),没有C(Controlled ventilation)。因为前面说过的节律,所以20次/分时的呼吸周期是3秒,而最低频率10次/分的周期是6秒,这样,病人每次触发都在VIMB之前发生,因此就都是A了。
至于有人问“在较高频率下A/C和SIMV差不多”,用上面我说的就比较好理解了。此时无论A/C还是SIMV,由于设定频率较高,其强制通气的设定周期都比较短了,有时甚至可能和病人自主触发的周期十分接近,那么病人获得的基本上就是PIMB,而在SIMV时就根本没什么时间再完成自主呼吸了。所以从表现上看,呼吸频率设定较高的A/C和SIMV是差不太多的。
在临床应用时,选择A/C还是SIMV经常是有些人争论的话题。我们都知道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为呼吸衰竭病人提供通气支持,即便是换气功能衰竭最终也会合并通气功能衰竭(往往是因为医生觉得病人还没到用呼吸机的时候,最后病人呼吸肌没有力量了),因此机械通气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呼吸衰竭的病人的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这一点来说,刚上呼吸机的病人选择A/C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参数设置合理,A/C模式与病人同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不存在什么“只要病人有自主呼吸就要用SIMV,用A/C就会发生人机对抗”这样荒唐的说法。要是参数设置不对,SIMV模式下也会发生人机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