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南老夫子来源:雪球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推荐涉及标的。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平安在中国的业务真的很复杂。最近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平安的年报、季报、中报等。,并收集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各种数据交织在一起,让我晕头转向。最后是巴菲特老人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模糊的正确大于精确的错误”。我觉得只要抓住四个重点,就基本可以看到中国的和平未来。
一、你觉得现在的表现如何?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56.49亿元,增长0.9%;净利润580.05亿元,下降15.5%;每股收益3.29元,下降15.2%。看起来不太好。有两个关键点。之一,投资华夏幸福产生的亏损。具体来看,对中国平安税后净利润的影响为208亿元,对税后营业利润的影响为61亿元。扣除华夏幸福的影响,其实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业利率增长了18.30%,净利润增长了14.53%。二、寿险业务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这个比较复杂,后面会解释。但即使这个因素存在,扣除华夏幸福的上述影响,公司业绩还是不错的。和平的未来能有多坏?
二。如何看待寿险改革?
寿险改革解读密集。个人觉得三句话就够了。之一,改革能否成功。主要看改革方向。近年来,整个保险业呈现出保费增长乏力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寿险产品同质化,原有的以“扩大 *** 人数量”(拉人头)为标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带来业绩增量。这种现象在全行业普遍存在,$中国人寿(SH601628)$新华人寿(SH601336)$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中国平安主动开始了这场“壮士断腕”式的改革,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目的,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从规模到规模质量。两个目的:一是有针对性的“换渠道”,重点建设网格员、新银保、 *** 队伍;二是“换产品”,推出差异化产品,推广寿险服务,包括“健康”和“养老”。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符合国家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特征,也是问题导向。我相信最终会成功的。二、改革的影响。当然,改革是为了长远利益,但短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半年报可以看出,寿险由于保代亏损,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这种影响的边际也在减弱。尤其是改革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平安上半年的人效也在大幅提升。上半年人均FYP(人均年提成)同比增长23.8%;与对照组相比,试点营业部就诊人次增长1.5倍,人均长期保险产品数量增长1.4倍。而且,我觉得投资者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当两者利益无法平衡时,应选择“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第三,改革什么时候结束。平安的改革酝酿于2018年,启动于2019年。整个过程持续三年左右。今年是改革的深水区,明年就结束了。综合各种参考资料,明年平安改革的效果会逐渐显现,今年大概率是整个基本面的低点。可以说,现在基本上可以算是和平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那么,问题来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平安也能取得现在的业绩。未来还值得担心吗?
三。如何看待中国平安的成长?
说实话,由于整个寿险改革的不确定性,很难判断中国平安未来的成长性。但笔者认为,即使做最坏的打算(假设整个改革效果为零),保持10%以上的增速也不难,原因至少有三。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整个保险业务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匹配。即使未来全国GDP保持5%的增速,整个保险行业的年化增量也是5% 空。第二,保险行业的内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世界各国保费占GDP的比重全球为7.0%,荷兰为13.6%,中国仅为3.4%。也就是说,保险深度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使需要50年来弥合这个差距,每年也会带来2%以上的增量空。第三,科技业务安全孵化。比如陆金所、金融一本通账户、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平安医保等等。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整个科技板块的营业净利润率增速已经达到70%以上。这一增速将至少为中国平安贡献3%以上的年度净利润增幅。——那么问题又来了。以上是整个改革无效情况下的模型假设。如果改革成功了呢?只会保持10%以上的增速吗?
四。如何判断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
众所周知,股价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业绩的增长,二是估值的提升。我们也是根据这两部分来拆解中国平安的。首先看性能。正如之前分析的,今年大概率可以视为中国和平最黑暗的时刻。结合上半年的业绩,相信平安2021年实现净利润1300亿元以上并不困难。考虑到华夏幸福的投资影响。笔者认为,今年以来,平安净利润基数可视为1500亿元,即每股收益8.20元。其次,看估值。这个可以根据中国平安未来的成长来决定。增长达到10%的,给予10倍估值;性达到15%,给予15次。简单算了一下,就算中国平安做了最坏的打算,中国平安的合理价格也是82元,比现在的价格空上涨了70%以上。如果改革成功了呢?假设平安能保持15%的增速,三年后业绩有望超过12元。届时,如果估值达到15倍,增长空将接近3倍!
一句话,就是一句话:目前市场对中国平安的估值已经过度悲观。无论改革成败,单纯从估值提升的角度,中国平安都有较大的增长空。随着改革接近尾声,中国平安将大概率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现在,该公司正处于一个罕见的打击区域。对于中国平安的投资决策,可能不是盈亏问题,而是赚多赚少的问题。